查看原文
其他

东西问 | 田静:兵马俑雕塑艺术是否源自古希腊?

中国新闻社 中国侨网 2022-03-19


兵马俑是采用中国传统技法堆、塑、贴、捏等制成的艺术作品,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。
来源:中国新闻社(CNS1952)
中新社记者:边峰 阿琳娜
全文字数:2523
预计阅读时间:7分钟


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,秦始皇陵兵马俑“横空出世”四十多年来,如同“中国文化的密室”,始终引发着公众的无尽遐想与追问。国内外均有学者推测,身形巨大的兵马俑受到了古希腊文化的影响。


秦俑早期发掘工作照。中新社发 张天柱 供图


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田静日前接受中新社“东西问”专访时表示,兵马俑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、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,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雕塑,是中华文明富有代表性的载体。



采访实录摘编如下:


中新社记者:兵马俑发现至今已近半个世纪,却始终热度不减,它的人气为什么这么高,怎样理解发现兵马俑的意义?


田静:兵马俑有独特的历史价值、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。千人千面的数千件陶俑组成气势恢宏的庞大军阵,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。40多年来,已有1.2亿人次的国内外观众前来一睹兵马俑风采,其中包括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。


此外,兵马俑还受邀“出访”到世界上50个国家和地区的171个城市展览,所到之处都会掀起一股“秦俑热”。可以说,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典型代表,是魅力中国的金字名片。


2005年,兵马俑在德国莱比锡展出,吸引大批当地民众前来观赏。中新社发 受访者 供图

兵马俑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弥补和丰富了秦朝的历史。史学家认为兵马俑让人们看到了秦朝军人的发式妆容、军服装备甚至喜怒哀乐。这样逼真的雕塑,给研究者提供了鲜活的素材。兵马俑的科学价值在于烧造工艺、制作技术、兵器防锈工艺等,有些技术至今仍是未解之谜。它的艺术价值在于兵马俑是实实在在的雕塑艺术品,这就给烧造、制作和塑造过程带来很多课题研究。


自兵马俑面世以来,专家学者集中研讨秦俑雕塑历史渊源、造型风格、塑造工艺、体量规模,重新认识中国雕塑源流传统和艺术特征。目前来看,兵马俑考古的重大发现表现在三方面:一是出土了不同兵种的陶俑,为学者研究秦代军事史提供了实物资料。二是发掘出土了彩绘兵马俑,展示了真彩秦俑的本来面目,改变了以往认为兵马俑是铅灰色的看法。三是在兵马俑坑中出土了4万多件青铜兵器,兵器的防锈工艺、铸造技术以及标准化工艺等,都留下很多研究空白。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推进,可望出土更多类型的陶俑,为研究提供新的资料。


经过保护处理的彩绘跪射俑。中新社发 张天柱 摄


中新社记者:有学者认为兵马俑的雕刻技艺源自古希腊,您是如何理解的?


田静:兵马俑的出土令人们疑惑,怎么会突然出现如此精美的大型陶塑群雕?先秦战国时期的墓内也出土过陶质俑和木质俑,但形体都比较小,数量较少且造型粗疏。兵马俑在形制体量上的突变,使人们重新思考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传统与特征。于是就有学者对秦俑艺术渊源提出不同见解,出现了“外来说”的观点。


兵马俑发现后,秦俑学研究会组织过多场专题学术研讨会。时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指出,兵马俑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雕塑,这一观点已成为学界共识。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,写实主义一直是雕塑艺术的主旋律。兵马俑是此前写实主义发展、创新的产物,是中国古代写实主义艺术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,表现出宏大的美、崇高的美、静穆的美。


专家认为,兵马俑躯干塑造洗练概括,面部刻画细腻传神。这种重视传神、着重人物面部表情刻画是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特点。兵马俑显然继承了这一传统,面部造型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。在雕塑技法和技巧方面,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逐渐形成的传统泥塑、绘塑结合以及烧制陶器的技术,都在兵马俑身上得到了灵活运用。兵马俑是采用中国传统技法堆、塑、贴、捏等制成的艺术作品,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。


2021年7月,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内,工作人员正在修复兵马俑。中新社记者 张一辰 摄


中新社记者:兵马俑属于帝王陵陪葬物,在秦始皇之前之后再未出现,为什么兵马俑只属于秦始皇?


田静:可以说是时代精神成就了兵马俑。它基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,在历史背景和时代精神的共同作用下产生。


首先,秦始皇为了“千古一帝”的威严,对“大”的追求达到狂热,例如修建万里长城抵御外族侵扰,修建秦直道全长700多公里。秦始皇陵墓高五十丈(115米),陵区总面积56.25平方公里。在这样一个庞大的范围内,出现7000多件与真人、真马大小相似的兵马俑,看似突然,实则必然,这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。


其次,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,能集中全国物力、财力和能工巧匠进行大规模劳作。各地区、民族的雕塑技艺得到相互交流与融合,必然会产生新的升华和飞跃。在兵马俑的隐蔽处发现刻有工匠名字的陶文,有的是“宫”字开头,说明作者来自宫廷制陶作坊,有的则冠以地名,说明作者来自地方的制陶作坊。在一些秦砖上也发现了刻画陶工姓名的文字,从侧面反映了“物勒工名”制度在秦时已用,成为中国最早的生产责任制。


再者,从新石器时代到秦王朝,人们在陶器的塑形、雕饰、烧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。秦代大型砖瓦、陶器造型准确,烧制温度高达一千度,烧成的色泽均匀,陶俑陶马没有出现夹生、烧裂和变形现象,说明当时已拥有了一批技艺较高的陶工。他们经常烧制陶质器物,所以能够熟练掌握陶俑陶马烧制工艺。他们熟悉出身社会下层的普通士兵,因而能够创作出栩栩如生的秦代军人的艺术形象。


2020年1月,“与天久长——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”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。图为展出的兵马俑。中新社发 彭华 摄


综合来看,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艺术传统,特定时代精神需求、富足的物质基础以及技艺熟练的陶工,是兵马俑产生的时代土壤。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雕塑,兵马俑是中华民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展现。


中新社记者:中国文物遗存中,为何兵马俑成了典型的“中国符号”之一?您怎样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?


田静:兵马俑凸显出战国至秦代政治、军事、文化、科技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脉络,是秦文明的重要标志,具体表现出大、多、精、美四个特征。


首先是个体高大,陶俑平均身高1.8米,如同真人。其次数量很多,千军万马气势壮观,仅一号坑就埋藏着6000多件陶俑。第三是精雕细刻,每一件俑都独一无二、栩栩如生。第四是烧制完美。兵马俑真实反映了中原人的相貌,五官、身姿、表情和比例都是合宜的。这是一个艺术创造、艺术加工的过程,是团队智慧心血的结晶,非个人单打独斗就能完成。兵马俑体现了秦人的审美情趣,以及中华民族追求和美和谐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。


兵马俑一号坑全景。中新社发 张天柱 摄


因此,兵马俑既是一座古代军事宝库,又是一座艺术宝库、文化宝库,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、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,是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非凡展现。兵马俑是秦始皇“奋六世之余烈,振长策而御宇内”,实现“车同轨,书同文,行同伦”,完成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见证。国家统一此后成为中华民族始终如一的不懈追求。



受访者简介:

田静,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、副院长。田静供图

田静,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、副院长,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。从事秦汉文化和博物馆学研究三十余年,出版《秦俑艺术论集》《秦宫廷文化》《秦军出巡--兵马俑外展纪实》《遗产地讲解培训研究》《遗产地讲解培训教程》等著作20部。


原标题:《东西问 | 田静:兵马俑雕塑艺术是否源自古希腊?》
编辑:曾小威
责编:李明阳


东西问 | “世界上的第一粒米”,承载文明意义几何?


东西问 | 韩建民:从商品到符号,油画如何发挥民间外交独特作用?


东西问 | 中国应如何参与推动WTO改革?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